
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气候变化问题开始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从1988年,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正式成立,1992年联合国大会通过《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到2015年《巴黎协定》通过,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框架已经建立,而近期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以及随后发布的十四五规划纲要发布,碳达峰和碳中和均被首次写入。「碳中和」战略作为重要风向标,将对行业和市场产生巨大影响。
什么是碳达峰?
碳达峰指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值,然后经理平台期进入持续下降的过程,是二氧化碳排放量由增转降的历史拐点,标志着碳排放与经济发展实现脱钩,达峰目标包括达峰年份和峰值。
什么是碳中和?
碳中和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
背景
全球“碳达峰”情况
目前全球已经有54个国家的碳排放实现达峰,占全球碳排放总量的40%;预计2030以前,全球将有58个国家实现碳排放达峰,占全球碳排放量的60%。
在1990年以前就实现了碳排放达峰的有19个国家(阿塞拜疆、白俄罗斯、保加利亚、克罗地亚、捷克、爱沙尼亚、格鲁吉亚、德国、匈牙利、哈萨克斯坦、拉脱维亚、摩尔多瓦、挪威、罗马尼亚、俄罗斯、塞尔维亚、斯洛伐克、塔吉克斯坦、乌克兰);
在1990-2000年间实现碳排放达峰的国家有14个(法国(1991)、立陶宛(1991)、卢森堡(1991)、黑山共和国(1991)、英国(1991)、波兰(1992)、瑞典(1993)、芬兰(1994)、比利时(1996)、丹麦(1996)、荷兰(1996)、哥斯达黎加(1999)、摩纳哥(2000)、瑞士(2000));
在2000-2010年间碳排放达峰的国家有16个(爱尔兰(2001)、密克罗尼西亚(2001)、奥地利(2003)、巴西(2004)、葡萄牙(2005)、澳大利亚(2006)、加拿大(2007)、希腊(2007)、意大利(2007)、西班牙(2007)美国(2007)、圣马力诺(2007)、塞浦路斯(2008)、冰岛(2008)、列支敦士登(2008)、斯洛文尼亚(2008))

全球“碳中和”目标
目前,全球已有超过120个国家和地区提出了碳中和的目标
欧盟、英国、加拿大、日本、新西兰、南非等提出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
芬兰等北欧五国提出在2035年以前实现“碳中和”
美国总统拜登表示,将承诺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
苏里南和不丹分别于2014年和2018年实现碳中和目标,进入负排放时代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大会上向全球宣布大幅度提高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
1)努力争取2030年之前实现“碳达峰”
2)努力争取2060年之前实现“碳中和”
国内形式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大会上向全球宣布大幅度提高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
1)努力争取2030年之前实现“碳达峰”
2)努力争取2060年之前实现“碳中和
目标国家已下达要求,各省、自治区拟定于今年内要出台达峰行动方案
上海、福建、海南、青海等地提出在全国达峰之前率先达峰
阶段I(2020年-2030年)。主要目标为碳排放达峰。在2030年达峰目标的基本任务下,主要任务是降低能源消费强度,降低碳排放强度,控制煤炭消费,大规模发展清洁能源,继续推进电动汽车对传统燃油汽车的替代,倡导节能(提高工业和居民的能源使用效率)和引导消费者行为。
阶段II(2030年-2045年)。主要目标为快速降低碳排放。而达峰后的主要减排途径转为可再生能源为主,大面积完成电动汽车对传统燃油汽车的替代,同时完成第一产业的减排改造,以CCUS等技术为辅的过程。
在阶段III(2045年-2060年)。主要目标为深度脱碳,参与碳汇,完成“碳中和”目标。深度脱碳到完成“碳中和”目标期间,工业、发电端、交通和居民侧的高效、清洁利用潜力基本开发完毕,此时应当考虑碳汇技术,以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Carbon Capture,Utilization and Storage)碳捕获、利用与封存)、生物质能碳捕集与封存(BECCS)等兼顾经济发展与环境问题的负排放技术为主。
国内“碳达峰”和“碳中和”挑战
实现长期碳中和目标,所有国家都要付出巨大努力,发展中国家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欧盟承诺的碳中和时间与达峰时间的距离是65-70年
中国承诺碳中和的时间与达峰时间距离是30年,达峰之后马上快速下降
1949年10月1日到如今,71年,我们国家发展的时间很短,并没有达到发达国家的要求,长期处于发展中国家的形式下。在2030年我们人为的设置了碳达峰的截至日期
向外转移的空间有限,经济仍需保持一定增速,能源、资源外部依赖性需要降低。(碳市场建立、碳税、其它减排机制)
国家针对碳达峰的关键举措
一是大力调整能源结构。推进能源体系清洁低碳发展,稳步推进水电发展,安全发展核电,加快光伏和风电发展,加快构建适应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新型电力系统,完善清洁能源消纳长效机制,推动低碳能源替代高碳能源、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同时,推动能源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加快提升能源产业链智能化水平。
二是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大力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优化存量产能,严格控制高耗能行业新增产能,推动钢铁、石化、化工等传统高耗能行业转型升级。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推动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发展。
三是着力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完善能源消费双控制度,严格控制能耗强度,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建立健全用能预算等管理制度,推动能源资源高效配置、高效利用。继续深入推进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节能,着力提升新基建能效水平。
四是加速低碳技术研发推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更大力度推进节能低碳技术研发推广应用,加快推进规模化储能、氢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技术发展,推动数字化信息化技术在节能、清洁能源领域的创新融合。
五是健全低碳发展体制机制。加快完善有利于绿色低碳发展的价格、财税、金融等经济政策,推动合同能源管理、污染第三方治理、环境托管等服务模式创新发展。
六是努力增加生态碳汇。加强森林资源培育,开展国土绿化行动,不断增加森林面积和蓄积量,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增强草原、绿地、湖泊、湿地等自然生态系统固碳能力。
Leverage 一直致力于促进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倡导绿色供应链。在“碳中和”的全球背景下,Leverage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争取实现企业的碳中和,倡导员工节能减排,购买可回收利用产品。同时,Leverage也可以为我们的客户提供相关服务,如:绿色供应链评审、ISO14064 组织碳核查、ISO14067/PAS2050产品碳足迹核算、产品生命周期评价、以及CDP碳披露等。我们十分愿意聆听贵公司的问询,欢迎随时联系我们为您提供定制化的方案。
我们的资质或实践:
·SAI 批准的 SA8000 认证机构(NO.046)
·HIGG FEM环境项目验证机构(NO.131899)
·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检验鉴定机构CNAS (NO.IB0605)
·国际劳工组织(ILO)SCORE 可持续发展项目许可机构
·中国海关总署批准的检验鉴定机构(No.683)
·AWS国际可持续水环境管理组织成员
·公益金融联盟(GSFN)创始发起单位
·UNGC联合国契约组织成员
·CNCA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认证机构
·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协会合规工作委员会成员
·浙江省国际贸易协会数字化专业委员会联合发起单位及专家委员
我们的服务:
Leverage提供包括工厂审核/验证(如Higg FEM验证、C-TPAT反恐、QMS质量技术能力、Brand Protection 品牌保护、RBA Gap Assessment 差距评估、COC 行为守则审核等)、SA8000认证、Ecovadis技术咨询、服务认证、认证技术服务(ISO9000、ISO14000、ISO45000等)、ILO SCORE可持续发展项目、产品检验和测试、电商服务、诚信评价、环境评估、进口企业风险评估、海外项目合规管理及评估、CSR战略咨询、CSR 解决方案定制等在内的全生态价值服务, Leverage 管理学院提供国际领先的课程,内容覆盖众多行业和领域,为您和机构提供全方位的培训解决方案。
我们的客户:
我们已经为250多家国际品牌和进口商提供了专业服务,其中包括The Very Group, WALMART, GAP, H&M, ZARA, NIKE, ADIDAS, ONLY, PVH, VF, TARGET, Costco, ALDI, DUNELM, ASDA, Coles, JCPenney, COLES, NewLook, B&Q, BAREFOOT, MONSOON, George, Waitrose, RiverIsland, HALFORDS, JohnLewis, Hallmark等。
我们的服务网络:
我们也在包括日本、韩国、越南、柬埔寨、印度、孟加拉、缅甸、马来西亚、印尼、斯里兰卡、巴基斯坦、美国、英国、意大利等国家设立分公司或代表处,相信能为供应链上游的利益相关方提供更为全面的解决方案。
欢迎联系我们
Leverage上海总部:
地址:上海市闵行区恒南路1328号2号楼M02室
电话:+86 21 64067720
邮箱:cs@leveragelimited.com
业务联系:
华东:Murphy Fei 13917452486
江苏地区:Kimi He 13260859180
福建和华南地区:Weber Hu 18817921025
其他事宜联系人:
技术支持: Tom Ling 13817110220
投诉及建议: Murphy Fei 13917452486
廉政事宜: Aron Qu 13917794381
匿名举报邮箱:compliance_asia@leveragelimited.com
【联系我们】
Tel:
+86 21 64067720
Email: cs@leveragelimited.com
欲知更多信息?请留言: